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金融科技发展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

2017-06-15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2017年5月25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成员大会暨金融科技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支付结算司副巡视员张晔、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平安集团、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数据中心联盟、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京东金融集团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就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热点和监管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金融科技对支付清算行业影响的主要观点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支付清算领域产生的积极作用。李伟司长认为中国已经是全球支付领域的领跑者,金融科技在支付清算方面的发展前景广阔。一是金融科技提升支付结算产品创新活力。金融科技将安全芯片等生产要素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生产条件引入了传统的支付清算产品体系,使信息技术从提升支付清算效率的手段转变成推动产品创新的动力。二是金融科技提升支付清算风控精准度。新业态的发展使支付业务的边界更加模糊,服务方式更加虚拟,经营环境更加开放,支付风险呈现出隐蔽性强、传染性高、危害性大的特点,传统的风控手段已经难以奏效。作为金融科技的细分领域,监管科技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感知风险的态势,更准地甄别风险隐患,更快地采取风控措施,建立与支付创新相匹配的高效风控机制。三是金融科技提升支付清算服务的普惠程度。以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不仅丰富了支付服务的内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使用成本、文化程度、地域限制造成的鸿沟,为突破普惠金融发展瓶颈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四是金融科技提升支付清算业务处理效率,聚焦体量庞大的客户群,已经成为当前支付清算发展的重要方向。金融科技能够有效地满足长尾客户的新需求,适应互联网渠道交易高并发、多频次、大流量的新特征。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打造平台经济模式、可充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简化供需双方的交易中间环节,从而便利资金供需匹配,提升资金融通效率。另一方面,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跨层级、跨区域的分布支付体系,可按需分配、弹性扩展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支付业务的响应速度和支撑效率。

  金融科技在给金融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的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和企业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蔡洪波会长认为,如何防范金融科技跨领域带来的风险和交叉传染、打击随之而来的欺诈行为、避免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滥用等等,都是摆在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杨东教授以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领域面临的挑战为例,介绍了金融科技相关风险:一是安全性问题,区块链技术工作机制表明,一旦黑客能够达到全网算力51%以上,区块链上的数据就可能被篡改和伪造,虽然难以达到但风险依然存在。日本的最大交易所就曾被黑客攻击导致众多投资者受到损害;二是缺乏流动性的问题,目前构建于区块链之上的支付结算主要方式——数字货币均是非主权货币,缺乏信用支撑,因此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其价格完全取决于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价格波动极大,限制了区块链技术在支付结算领域更广泛的应用;三是合规问题,构建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货币交易分散在各个直接参与者,相较于传统金融,监管者缺少主要监管对象,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同时监管机构也难以有效地评估数字货币及其交易的规模数量、资金流向等,从而难以有效制定货币政策、评估政策制定的效果。区块链技术中包含大量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生成过程,计算机程序会在达成预设条件时自动完成支付,衍生出基于个体合约的新的支付方式,会改变现有的金融规则,同时也会对法律规则造成影响和冲击。


关于区块链发展应用的主要观点

  区块链目前主要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三种,万向区块链实验室首席专家白硕介绍了联盟链的前沿问题。白硕认为联盟链在全球的总体态势是三分天下:超级账本(Hyperledger Fabric)、R3 CEV和以太坊企业版。R3 CEV成立较早,以大型金融集团为主体,对业务理解最深,面向分布式账本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重点在金融机构间的互认、互操作;超级账本技术实力最强,以IT巨头为主体,面向通用分布式账本的工业级产品的研发,重点在资源共享;以太坊企业版联盟刚刚成立,最接地气,依托经过社区博弈和运营考验的技术平台和众多去中心化应用,试图打造面向分布式账本企业应用的服务体系。

  由于R3的技术体系直到去年年底才露出冰山一角,业界对其还存在很多费解、不解和误解。R3的分布式账簿平台Corda,其理念是“我不是区块链”。它没有全局共享的账本,各参与方按需达成共识并在各自本地数据库记账;账本无中心控制方,按需在相关参与方间流转,引入公证者角色增加信任;重视合规,智能合约与对应真实法律文本之间有清晰对应;预留监管用户接入;没有原生加密数字货币。Corda的四大核心概念包括状态、身份、图谱和交易。比如在单据方面,身份除了有个体身份,还有几个人联合起来的组合密钥,权重不等,单据互相之间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知识结构,即图谱,单据会按一定的逻辑签发构成比较复杂的交易。所谓的状态就是一张张的单据来驱动一个交易,这个交易包括它的一些输入状态和一些输出状态,输出的东西就是签发。Corda的架构特点是节点的差异化,它能最大限度地压缩知晓范围。不同于通常说的账务公开,即所有人知道所有人记的账,它仅需相关人验签。如果相关人不方便拿出,可以交给第三方进行公正,按需见证。Corda的业务特点包括状态驱动的智能合约、TEAR-OFF盲签名隐私保护和法律文本的嵌入。如果发生的争议以法律文件为准,可以防止出现合约是不是代表本人意愿的争论。

  国内联盟链的总体态势包括三种:一是借鉴以太坊,二是借鉴Hyperledger ,三是自行开发研究。目前万向牵头的Chinaledger区块链应用平台在供应链金融、征信业务、交易后业务应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于金融大数据的主要观点

  数据中心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何宝宏介绍了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及金融大数据发展现状。

  关于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根据IDC、Wikibon等咨询机构分析,2016年,全球的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约为300亿美元(约2000亿人民币)。根据中国通信研究院的市场调查,2016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约为168亿人民币。在细分市场中, 2016年与2015年相比,硬件市场规模为53.9 亿元,占比下降1.8个百分点;软件市场规模为72.6亿元,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大数据服务市场规模41.5亿元,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整个行业重点向软件和数据管理方面发展,硬件相对下降。大数据的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大概有330多种大数据和数据管理相关技术活跃在市场上,说明大数据的管理和创新的技术市场还没有稳定下来。对比中、美两国的大数据技术,中国重应用,美国重技术。大数据很多技术创新基本在美国,包括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工具和安全保障等等。中国的大数据偏应用,从投融资和案例角度来讲,比较活跃的领域主要是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目前使用大数据的主要目的是营销、客户画像、内部运营、优化和供应链管理。对大数据的使用仍然是辅助性的、偏边缘的,生产的使用还较少。大数据无论是应用的领域、还是应用规模和应用目的,都还处于一个比较初期的阶段。

  关于我国金融大数据发展现状。国家相关政策多次出现了关于金融大数据的发展要求,国务院、银监会、工信部等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到了金融领域的大数据应用。金融机构发展大数据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金融行业拥有优质的数据资源,金融行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拥有多年的数据资源积累;其次金融行业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金融行业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对数据化及互联网化有着深入的理解,具备海量数据计算能力和丰富的技术人才储备;三是专业的金融能力,金融业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在大数据金融产品设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应用方面,银行利用大数据进行客户画像,挖掘客户信息,进行交易反欺诈等。保险行业依托数据集合同类风险,根据大数法则开展精算,基于精算分析实现风险定价。一些创新型的技术公司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不同行业间的跨界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大数据方面的跨界合作也需不断加强。


关于金融科技的实践应用的主要观点

  拥抱金融科技是大势所趋,国外许多传统的金融机构正在依靠金融科技对业务进行全面的升级迭代。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指出,高盛在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应对更加严格的监管,逐步缩减以重资产为主的自营业务模式,从高风险交易业务向轻资本的中间业务转型。高盛建立了一个Marquee平台,为用户提供风险管理分析。与此同时,高盛也跟大量新兴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如Kensho机器学习平台,这家公司主要是挖掘美国国家劳工统计局数据,并将所有信息汇总编辑成摘要,以此来分析就业市场变化以及预测股市的走向。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中间环节,不仅提升了信息分析效率,也为高盛节省了雇佣分析师的资金。瑞银在2006年直接投资了一家科技公司——Sigfig,并将旗下在美国的财富管理业务与Sigfig展开深度合作。根据协议,Sigfig为瑞银7000个金融顾问提供数据工具,利用科技优势帮助瑞银的金融顾问对客户资金进行主要配置和管理。此外,Sigfig还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交付瑞银所需的业务能力。

  国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平安集团党委副书记兼北京总部总经理黄宝新介绍,2016年11月,平安集团在内部的四家专业公司之间搭建了资金清算对账的区块链平台。在平台中,处理了近十万笔基金交易对帐,数据笔数超过60万笔,成功地将近700笔原本在T+1才能看出来的错帐提前到T+0就实时地核对出来,通过跟进处理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交易体验。陈生强指出,京东金融依靠自身的大量金融用户和交易数据以及关联外部合作伙伴数据资源,在注册、登陆、营销、交易等环节建立了标签和策略,通过多纬度建模形成了安全魔方产品,能够对申请欺诈、信用欺诈、账户盗用、洗钱、羊毛党、虚假交易等进行有效防范,在内部的支付、白条、企业信贷等多个产品得到实战验证,并将这些专业反欺诈能力对金融机构进行输出。此外,京东金融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金融科技风险指数,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媒体文章进行提炼和测算,详细地刻画出公众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一些行业和一些公司的关注和敏感度,通过变化来判断整个行业或者是个别公司的风险,可以为监管提供辅助参考。


关于金融科技监管的主要观点

  张晔副巡视员认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监管工作,根据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监管手段,结合具体业务改进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果。人民银行在2014年就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团队,着手开展数字货币运行框架、关键技术、流通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加快新技术在支付清算领域的应用,首次应用分布式架构开发建设了网联清算平台。在推动金融技术发展机制上,专门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强化金融科技发展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在人民银行的支持下,支付清算协会正式成立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这些都是人民银行为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提出的重要举措。

  李伟司长指出,近期成立的金融科技委员会,由分管科技的行领导牵头,成员单位包括科技、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支付结算、征信等相关司局。委员会致力于做好金融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指引,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密切关注金融科技发展的动向和潜在风险,提升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工作的履职能力和水平。成立后委员会将重点开展以下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开展金融科技研究。新技术与金融业务交叉渗透,深度融合,使金融业态复杂多变,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如果对金融科技研究不深不透,将无法掌握业务的本质,难以保证安全。因此加强金融科技关键领域的研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二是加快推动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当前金融科技的创新与伪创新鱼目混珠,为了准确把握创新实质,避免抑制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应用试点是很好的途径,不仅可以帮助创新主体、低成本高效率验证创新效果,还能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三是积极推进金融科技标准的研究。标准是金融产品安全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也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金融科技发展应注重标准化建设,合理利用标准化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借鉴并优化良好的实践经验,研制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金融科技标准,以标准促发展,以规范保安全;四是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金融科技为金融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新挑战,没有良好的创新机制护航,金融科技发展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要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管理机制,在金融科技的初创期借鉴国外经验,开辟新的试验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验证创新可行性合规性;在金融科技应用成熟推广期,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通过创新表面的复杂形式看清业务的实质,甄别业务的属性,强化穿透式监管与功能监管,引导金融科技正确运用。

 

文 | 赵子如

· END ·

欢迎关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官方微信:点击标题下方“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搜索微信公众号“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保存下方二维码图片,并从相册中扫描二维码;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并点选“识别图中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